高分子材料与工程

文章作者:时间:2025-05-22浏览:3688

专业剖析

新材料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,规模已超6万亿元,其中高分子产业约占45%。凭借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持续的技术突破,高分子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航空航天、汽车工业等各个领域。

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是一个融合化学、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交叉学科,聚焦于高分子材料的设计、合成、改性、加工及应用。不仅涵盖传统高分子材料的优化升级,还涉及可降解材料、复合材料、智能高分子等前沿领域,是支撑现代制造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学科。

我校高分子专业入选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,自2018年创办以来,以“应用型”人才培养为核心,紧密对接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和滁州市八大产业链,构建“产学研用”一体化的培养体系。

比较优势

与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相比,具有专业办学基础雄厚、师资力量强、适应地方产业需求的特点,所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高、就业前景好、升研率高、发展空间大。经多年建设发展,专业已初具特色,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:

一是产业导向。紧密对接安徽省特别是滁州市新材料、光伏与新能源、汽车及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,课程设置与地方产业需求高度契合。

二是师资力量雄厚。现有博士教师10人。教师团队获全国教创赛产教融合赛道二等奖。教师获批各类科研项目60多项,其中国家级3项、省部级20余项,到账经费800余万元。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8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。

三是实验实训条件完备。拥有高分子化学实验室、高分子物理实验室、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室及高分子材料实训室等八个实验实训室,配备红外光谱仪、凝胶渗透色谱仪、动态力学分析仪、旋转流变仪等先进仪器设备。

四是卓越工程师培养。依托“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,通过“一制三元化”模式,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学生获奖40多项,其中“互联网+”、节能减排大赛获国家级5项。

人才培养

专业以培养“厚基础、强实践、善创新、敢担当”的新时代材料人才为目标,构建了“三全育人”特色培养体系。专业实施“双导师护航计划”,为每位学生配备班导师与科研导师,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。加强专业导论课教学,做好新生的学业和职业规划。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和选修课程,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,促进学生多样化、个性化发展。支持学有余力学生辅修第二专业。采取“校企政协同、产教研融合”人才培养模式,鼓励学生早进课题,早进团队,激发学习兴趣,培养创新能力。支持学生考研、考公、就业、创业、留学等多样化发展。

主干学科:材料科学与工程、化学

专业核心课程:有机化学、高分子化学、高分子物理、聚合反应工程、聚合物加工工程、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、高分子材料、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工程

特色课程:

1.校企合作开发课程:专业认知实习、毕业实习、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工程、热塑性弹性体

2.特色校本课程:有机化学、高分子物理、聚合物加工工程、聚合物成型机械与模具

专业实践

开设基础实验、专业实验,以及课程设计、专业认知实习、工程训练、高分子材料实训、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(论文)等实践课程,广泛开展社会实践、志愿服务、学科竞赛、文体活动、创新创业等第二课堂,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实验实践技能、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。其中,实践教学分为以下四个层次:

基础实验:如高分子合成、结构表征、性能测试等,强化基础技能;

校内实训:如挤出、注射成型等实训,掌握橡塑加工关键技术与操作;

企业实习: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认知实习、毕业实习,参与真实生产项目,了解行业动态;

创新训练:通过大创项目、学科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研发能力。

学生能力提升途径包括:参与教师课题研究,利用开放实验室自主设计实验,参加学术讲座拓宽视野,通过校企联合培养获得一线工程师的实践指导。

毕业主要去向

考研:毕业生升硕率位于学校前列,平均录取率在33%以上,其中大多数毕业生去了双一流高校就读。

就业:毕业生可在石油化工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环保、建筑、医疗、家电、汽车与装备制造等领域从事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、工艺设计及优化、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。年均就业率97%以上,大部分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知名企业工作。

报考咨询联系方式

邮箱| pwang810@126.com

网址|http://hsx.chzu.edu.cn/


通讯员:;初审:;终审人:骆宝明

返回原图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