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身边榜样】化工学院“十佳大学生”黄好晴

文章作者:魏静怡发布时间:2025-04-17浏览次数:57

黄好晴,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22级学生,汉族,中共预备党员。连续两年智育、综测稳居专业前3%,大一学年智育综测双第一、大二学年智育第三综测第一,获国家奖学金、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誉。校学生会任职期间持续开展“大学生素质拓展百场讲座”等学风品牌活动,累计场次30余次,每场服务300人次。作为团支书推行学习小组帮扶计划,定期开展学习心得分享会。所在寝室全员连续两年获校级奖学金,3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,连续两年获评校级文明寝室。

以勤为径,勇攀学业高峰

课堂上,她是最专注的倾听者。每一堂课,她都提前认真预习,通过查阅教材、参考资料,将不懂的问题一一标注出来,带着疑问走进课堂。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,她全神贯注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思考。课后,她更是投入大量时间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,绘制详细的思维导图,将一个个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知识体系。不仅如此,她还养成了阅读前沿文献的习惯,每周都会抽出固定时间阅读国内外知名化学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成果,了解学科动态,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。凭借着这份勤奋与执着,黄好晴在学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连续两年,她的智育和综合测评成绩稳居专业前3%。大一学年,她凭借出色的表现,斩获智育综测双第一的佳绩,并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。大二学年,尽管竞争愈发激烈,她依然保持领先,智育排名第三,综测第一,成功获得国家奖学金,同时连续两年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。

以创为翼,探索科研新境

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,黄好晴深知这一点。作为“互联网+”项目负责人,她带领团队开展了“爱心助农,艾草产业链变革”的研究。这个项目源于一次实践活动,在与涧溪镇居民交流的过程中,团队成员了解到艾草种植户面临着诸多难题,如艾草产品附加值低、销售渠道不畅等。为了帮助农户解决这些问题,黄好晴和她的团队决定对艾草产业链进行全方位升级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黄好晴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。团队首次将CO2超临界联用分子蒸馏技术应用于艾草精油提取,经过多次实验和优化,成功将精油的提取率由传统的1.21%提升至2.11%,几乎提高了一倍。同时,他们还首次利用微胶囊技术提升艾草精油的稳定性,有效保护了精油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。在市场调研和产品推广方面,黄好晴也付出了大量心血。她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各地市场,了解消费者需求,制定营销策略。通过不懈努力,他们的项目获得了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,为艾草种植户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
集众之力,勇攀创新高峰

黄好晴不仅自己积极参与科研创新,还致力于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进步。她深知,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只有大家共同努力,才能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。因此,她积极动员班级同学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。通过组织科研讲座、经验分享会等活动,激发同学们的科研兴趣和创新热情。在她的带动下,30余名同学参与到科研项目中,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其中,国家级项目2项、省级项目11项、校级及院级项目84项、创新发明24项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所在班级获评校级优良学风班称号,成为了学院里的学习榜样。

以责为灯,照亮成长之路

在校园生活中,黄好晴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,积极为同学们服务。作为校学生会的一员,她积极参与组织各类学风建设活动。其中,“大学生素质拓展百场讲座” 是她参与组织的一项重要活动。为了确保讲座的质量和效果,她提前与主讲人沟通,了解讲座内容,精心安排讲座时间和场地。在讲座过程中,她认真做好现场组织和服务工作,确保讲座顺利进行。这项活动累计举办30余次,每场服务300人次,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,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。她也因此连续两年获得校级 “学生会先进个人” 以及2023—2024学年校级“优秀志愿者”的荣誉称号。作为班级团支书,黄好晴积极推行学习小组帮扶计划。她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,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学习小组,定期组织学习心得分享会和奖学金获得者榜样分享会。在分享会上,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,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。通过这种方式,班级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,学习氛围日益浓厚。在她的带领下,团支部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,参与率达100%。支部成员分布在各个暑期社会实践队伍中,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有3支队伍入选校级项目,4支队伍入选院重点项目,5支队伍入选院一般项目。支部成员赵腾慧带领团队开展的 “环保科普进社区,助力美丽中国梦”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不仅让小朋友们深入了解了环保知识,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,还获得了校级立项,并以校级三等奖优秀团队顺利结项。赵腾慧本人也获评校级优秀个人,其撰写的调研报告获得院级一等奖。此外,黄好晴所在的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校级推优2次,院级推优2次,在2024年团支部特色活动获得校级立项(全校仅20项)。在寝室文化建设方面,黄好晴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她发起了 “晨星行动”,与室友共同制定寝室公约,实行 “两早两不”(早锻炼、早规划;不逃课、不挂科)。她们建立了专业核心课程思维导图,定期开展重点知识交流会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所在寝室全员连续两年获校级奖学金,其中1人获得国家奖学金,3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,3人次在省级竞赛中获奖,1人获得国家级银奖。寝室也连续两年获评校级文明寝室,成为了温馨和谐、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小集体。(通讯员:张建勇 初审:汪芳芳)


通讯员:;初审:;终审人:骆宝明